索 引 号: | hzybj00000/2022-000115 | 发布时间: | 2022年06月30日 10:23 |
来 源: | 市医保局 | 发布机构: | 市医保局 |
内容概述: |
类别:B类
汉中市医疗保障局文件
签发人:宋毅
汉市医保函〔2022〕121号
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276号提案的答复函
柳伟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扩大长护险范围,让高龄失能居民也享受第六险红利》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长期护理保险扩大到城乡居民的建议,体现了您对我市失能患者的关心和关注,也反映出您对我们医保长护险工作的深入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1日,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市全面落地、正式实施。试点以来,汉中市围绕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经办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先后制定并出台38份制度和规范,制度覆盖人群达37.2万人,累计享受待遇1065人。长护险在汉中的落地实施,极大地加快相关服务产业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减轻家庭负担、扩大就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和赋能作用明显。一是助推经济发展效果初显。长护险试点在推进“医养在汉中”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金投入汉中康养事业,增加护理就业近300个岗位。同时引导失能护理由家庭转向机构和社区,催生我市医养结合相关产业迅速发育发展,促进加快了老龄事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二是改善重度失能职工生存质量效果初显。长护险实施不仅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解决了家属不懂医疗,护理不到位的问题,患者享受到有质量照护,还送去了人文关怀,使失能人员获得了更多的心理慰藉,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对于需出院后长期康复患者,建立了与医疗机构的“直通车”,形成了“小病在家护理,大病住院治疗”的护理模式,既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又节省了医保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庭成员和子女,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增强人民福祉。三是对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深远。我市60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4.3%,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城镇职工中退休人员占参保职工的40%,老龄问题较其他地区率先到来,提前实施长护险与老龄化提前到来相呼应,长护险试点对我市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民生福祉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效益。长护险的试点也得到中省充分肯定。2021年12月10日,赵一德省长批示“汉中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初见成效,可推荐各地市借鉴”。2022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局专函“感谢”我市长护险试点“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长护险深得人心,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肯定,要求向居民延伸扩面的呼声也强烈。汉中市60岁以上人口达24.3%,无论从扩面惠及民生的范围、增强长护险共济能力,还是加速地方“银发经济”发展等角度考虑,向全民延伸都是好事和“迟早的事”。但目前,我市还暂未有将长护险扩展到城乡居民时间表,主要考虑:
一是中省明确规定不允许随意扩大试点覆盖面,扩面政策不允许。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7号)文件精神,“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随试点探索深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集能力和保障需要等因素,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调整保障范围”。2021年我市作为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之一,按照国家文件规定,为了保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沿着正确的方向启动和推进,制定了《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方案》《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办法》,并报省医保局、省财政厅审查批复同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文件规定试点期间首先在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部参保人员中试行。
二是我市长护险试点才开始一年,经过试运行,我们也注意到社会各界对职工长护险试点的广泛赞誉肯定,我们也十分重视要求向居民延伸扩面的强烈呼声。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汇报反映。目前制度还不成熟,机制还不健全,扩面时机还不成熟。
三是社会资本投资长护险护理服务产业较弱,服务机构少、服务收费高,现有长护险护理服务机构参差不齐,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突出。护理行业发育的整体水平还不能满足服务城乡的要求,扩面条件还不成熟。
四是近年来城乡居民参保缴费逐年提高,若仓促实施城乡居民长护险,存在个人缴费的动力不足等问题。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汉中市医疗保障局
2022年6月29日
(联系人:王科,电话:15091615710)